鋼結構行業目前呈現出市場規模擴大、應用領域廣泛、技術創新活躍等現狀,未來將朝著智能化、綠色化等方向發展。具體如下:市場規模:盡管受房地產、建筑行業下行影響,建筑鋼材消耗量下降,但鋼結構行業仍實現逆勢增長。2023年我國鋼結構加工量為1.12億噸,連續兩年突破1億噸,約占粗鋼產量的11%,且占比逐年遞增。2024年全國鋼結構產量9148萬噸,同比下降4.3%,占粗鋼產量9.1%。應用領域:鋼結構憑借高強度、輕質量等優勢,廣泛應用于超高層建筑、文化體育場館等領域。2024年竣工或結構封頂的鋼結構重點工程中,超高層建筑、寫字樓占28%,大型會展中心等占25%,鋼結構橋梁項目占比14%,但鋼結構住宅項目占比不足1%。技術水平:鋼結構行業通過基礎材料研發與工程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。高強鋼、不銹鋼、耐候鋼等新材料的應用,提升了鋼結構性能。同時,BIM、數字孿生等技術融合應用,推動鋼結構建筑向“數字化設計、智能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”轉型。企業情況:企業數量持續增長,截至2025年2月初,全國具有一級鋼結構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達3110家,較2024年初增長2.13%。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鋼結構生產企業設計產能1.051億噸,實際產量7712.6萬噸,產能利用率為73.4%。智能化制造:隨著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技術發展,鋼結構行業將加速向智能化制造轉型。通過引入自動化生產線等,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,降低成本和能耗。綠色環保化:在全球環保意識增強背景下,綠色環保是重要趨勢。鋼結構本身是可回收材料,未來在設計、生產和拆除過程中,將更多采用環保材料等手段,降低環境影響,還可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,實現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。個性化定制: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,鋼結構行業將大力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,利用數字化技術,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方案,并貫穿生產、施工等環節,提升市場競爭力。鋼結構行業的市場規模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,主要基于政策支持、市場需求擴大和技術進步等因素,具體如下:政策支持:國家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。中國鋼結構協會發布的規劃提出,到2025年底,全國鋼結構用量達到1.4億噸左右,占全國粗鋼產量比例15%以上;到2035年,鋼結構用量達到每年2億噸以上,占粗鋼產量25%以上,政策助力為行業增長提供了保障。市場需求擴大:國內基礎設施投資保持一定增速,橋梁、機場、商業建筑等領域對鋼結構需求持續存在。同時,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促使公共建筑、住房、廠房等對鋼結構產品的需求增加。此外,新興國家城鎮化、工業化進程提速,為國內鋼結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空間。技術進步推動:BIM、數字孿生、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鋼結構行業融合,推動其向“數字化設計、智能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”轉型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,拓展了鋼結構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。同時,高強鋼、不銹鋼等新材料的應用,提升了鋼結構性能,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特殊環境,進一步擴大市場。綠色環保優勢:在“雙碳”目標背景下,鋼結構作為綠色建筑材料,具有節能、減排和環保的顯著優勢,相比傳統混凝土建筑,可節約能源30%-50%,減少碳排放40%-60%,契合建筑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趨勢,預計鋼結構建筑的投資占比將不斷提升,從而帶動市場規模增長。